首购族 OR 第一次买房,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经验呢?
迷茫、困惑伴随着忐忑、不安,随着进度推展而渐渐萌生的喜悦、安定…
在这个过程中,这9个念头几乎在90%首购族的心中冒出来。
1.房子全部都好贵!
这个是很多刚开始搜寻房屋的首购族,会萌生的第一个念头。
其实除了房子真的很贵,也因为一开始找房,我们常常就被房子所提供的各种好处吸引。比如装修很美、空间很大、4房、独立式等等,结果越找越好,价格也跟着上涨。
找房其实也是一门功课,先列下自己想要的区域和预算,再依此慢慢过滤,可能会找到惊喜哟!
另外,也可以留意一下政府推出的可负担房屋计划,寻找价格更亲民的房屋。
2.Condo好还是排屋?
如果你打算买KL区域的新项目,大部分都是condo了哒,不用纠结 >.<
但是如果在其他地方,则要看自己的需求。
Condo好在提供了各种设备,包括健身、泳池、保安等等;但排屋则好在拥有更多空间(买完菜不用等电梯回家,也是加分!)。
另外,有人会问Condo和Serviced Apartment怎么选?点击查看这篇,回答你的问题。
3.好多专业术语,我很blur!
在买房过程,从前期调查选出心仪房屋,到后期正式进行买卖程序,一定会出现的字眼包括:
头期
S&P(买卖合约)
BR/SR
印花税
律师费等等…
这时候真的超级迷茫,尤其对财务比较没有概念的首购族,更是越加混乱。
4.每个月要花多少钱供房,才是财务健康?
买房子最怕的,就是每月供期太高…到时候不够钱用,怎么办?
一般上建议房贷占每月总收入的30%以内,较为保险。因为对于我们来说,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应付突发,也很重要哟。
5.为什么一些银行批我的贷款,一些又不批噢?
在买房子的时候,大家都建议我们首购族多申请几家银行的房贷。
但是明明呈交的文件差不多,为什么不同银行会有不同的offer,甚至有些不批准房贷申请?
其实银行批贷款时,会根据申请者的收入、信用记录、DSR(债务偿还率)等角度,评估后从发放。而且不同银行会有不同的标准,因此才会有这样的情况。
6.首购族有什么好处?
首购族是个魔法词,在很多政府辅助计划都可以看到!
通常会提供的优惠,像是MyDeposit的头期辅助,或是SkimMyHome的可负担房屋优惠等。
另外,政府也在2012年3月推出“我的首间房屋计划(SPR)”,让符合资格的年轻人获得100%贷款,购买最高50万令吉的房屋。点击SPR 官网了解详情。
如果是打算在2020年置产的首购族,不妨留意今年预算案中提到的“先租后买”和“青年房屋计划”。
7.房贷保险?MRTA 还是MLTA?
第一次买房的话,被询问这个问题:“你的房贷保险,要买MRTA还是MLTA?”的时候,往往都分不清它们的差别。
先回答最主要的疑惑:为什么需要房贷保险?
房屋保险的主要目的是,是保障购房者发生意外或死亡后的供款。一旦借贷者不幸去世或因意外失去经济能力,且尚未还清贷款,房屋保险将代替赔偿供款。
而MRTA和MLTA的差别,最大的差异在于MLTA虽然比较贵,但是允许转移到另一间新屋子。
8.签S&P的时候,很多张纸要签,手麻啦!
在签署房屋合约的时候,会有一种突然晋身“大老板”的错觉。
因为,S&P实在太厚啦;加上其他零零总总的文件如银行贷款等,少说签上15分钟。
不过,也不要因为太多文件,就随便签。
记得要注意的部分包括:新屋地址是否正确、个人资料、房屋价格、利息、保家等等。如果有任何疑问,可以要求律师解释清楚再签署。
-买了房,烦装修?看这里!2020年/2021年,装修房子要多少钱?【马来西亚】
9.接下来30年是房奴料
正式签下买卖合约后,基本上就正式代表你买下房屋。
这个时候,通常涌上心头的除了安定;毕竟背上了30~40年的房贷,心里头还有一点点的焦虑。
不过,因为终于买下第一间房屋,开心的感觉绝对是占最大百分比!
你正在考虑买下第一间房子?
或者…第二间房子?
Comments